
愛心待用餐分享計畫
免於飢餓,是最基本的人權,也是最容易理解的社會議題。在食物資源豐沛、人情溫暖的台灣社會,早在待用餐這個名詞出現之前,許多社區早以憑著自己的力量互助,幫助弱勢家庭度過難關。
我們相信愛心待用餐,是在現代社會實現「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」
理想的重要方法,因為養大一個孩子需要整個社區來幫忙,每多一間合作的愛心店家,就多一雙看顧他們的眼睛,也多一雙手即時拉弱勢一把。

「謝謝愛心待用餐券,我們家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坐在一起吃飯了。」
2019 年,臺灣開始被COVID-19疫情籠罩,2021 年更升溫到三級警戒。許多失去工作的家庭擔心的卻不是疫情,而是溫飽。還沒染疫就先餓死成為脆弱家庭最大的恐懼。
eFOOOD食物分享地圖在一片狼藉中被台灣社會看見,很快進化成待用餐媒合機制,因為社會大眾的愛心捐款湧入,台灣愛心待用協會也應運而生,由協會募集社會的愛心與捐款,和願意供餐的店家合作、提供愛心待用餐,再由在地的NPO發放餐券給他們所服務的弱勢家庭,接著協會再把這些店家的地點化為線上地圖...循環往復,愛心待用餐的服務和食物分享地圖日漸茁壯,滿足許多脆弱家庭與弱勢族群無法自行烹煮,卻每天都要面對的用餐需求,也幫助台灣在消除飢餓的議題上,完成最後一哩路。

自提供愛心待用餐服務以來,我們陸續接到許多愛心店家的訊息,希望協會能幫忙媒合,讓更多有需要的弱勢民眾能嚐到店家現場製作的新鮮餐食,從牛肉麵、水餃、排骨便當、酸辣粉、小火鍋、麵線到雞蛋糕,我們一直相信,多元的餐食選擇,能為弱勢帶來更多幸福。
因為愛心店家遍佈各地,協會陸續與許多微型社福團體展開合作,我們深知這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民間單位,往往最能體察民情,提供最接地氣的服務
,因此我們選擇以媒合餐點的方式提供服務,透過與全台社福團體的合作網絡,把滿載著祝福與愛心的餐食,送到最有需求的家庭手裡。
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,這些吉光片羽藏在熱炒店顛勺的火光中,在社工奔波往返弱勢家戶的汗水里,最後落在千萬家庭的餐桌上,融進每一天的日常。請讓我們為串起愛心待用餐服務的每一位英雄喝采!
